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

泉州凝聚“强磁场” 港湾“揽人才”

     原标题:【港湾计划】泉州凝聚“强磁场” 港湾“揽人才”

  泉州网11月6日讯(记者 许雅玲)党的十九大报告: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。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、人人努力成才、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,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、聪明才智充分涌流。

  现场走访

  筑得良巢引凤来

  求贤若渴的泉州,近年来专注于人才“聚宝盆”的打造。一方面,重磅推出《关于实施人才“港湾计划”的若干意见》,矢志将泉州打造成人才“引得进、留得住、过得好”的梦想港湾、事业港湾、生活港湾;另一方面,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突破性建设,生成泉州“芯谷”、泉州软件园、晋江三创园、洪山文创园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、福建(泉州)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。

  坐落于晋江的三创园集聚7家公共平台机构和51家入孵企业、机构。这些创新型平台和企业为我市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。晋江凯燕新材料工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,由省“百人计划”专家王华南创立,主营Non-Asbestos organic刹车片产品。

  王华南是晋江金井镇人,1997年留学日本,取得硕士学位后,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——日立公司。2013年,他带着创业项目“刹车材料”回到晋江,受到政策的优待,在家乡的这片创业热土上生根发芽。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‘科技强国、质量强国’让我印象深刻。”王华南坦言,这也是他回国创业的目的,“我希望把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和经验,运用到国内相应领域,填补国内空白。”

  目前,三创园集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共668人,其中国家“千人计划”4人、国家“青年千人计划”1人、省“百人计划”7人。泉州首位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入选者曾福泉的公司就位于三创园。2008年,曾福泉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,携妻带子回乡创建中国首家塑料液体色母公司——泉州市约克颜料有限公司。“泉州是一片创业热土,特别是‘港湾计划’出台后,人才扶持政策更为系统、更多维度、更大力度,成为吸引人才的‘卖点’之一。”

  如今,曾福泉已经实现液体色母技术原材料的本土化、产品商业化,从而打破欧美国家的垄断,填补中国在液体色母技术上的空白。曾福泉表示,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“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强化基础研究,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,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”,正是他不懈努力的方向。

  在人才工作生活保障上,我市(泉州)下足功夫,形成一套完备的服务体系,涵盖住房、工作津补贴等内容。“政府在‘住’的这块支持力度很大,泉州、晋江两级共为我提供了60万元购房补贴,帮我解决了‘住’的问题。”王华南说,有了稳定的居所,他对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,真正将之视为自己的“梦想港湾、事业港湾、生活港湾”。

  未来方向

  持续深入实施人才“港湾计划”

  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“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”“实行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”,并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,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,为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、提供了重要遵循。

  下一步,围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,组织部门将发挥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能,持续深入实施人才“港湾计划”,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。一是推进纵深改革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重点推动人才“港湾计划”与全市产业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领域改革协同发力、系统配套、整体推进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要结合教育体制改革,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实现高校、职业院校的专业群、人才群与产业群紧密对接。二是坚持市场导向。按照“松绑”“放权”的总体思路,建立政府人才工作服务清单和责任清单,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,强化企业的引才用才主体功能。大力构建要素自由流动、竞争公平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,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。三是聚合平台资源。立足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抱团发展,通过“共享联盟”的方式,推动条件成熟的产学研用平台提档升级、剥离运作、开放共享、协同创新。探索设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,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“大超市”,聚合金融、创投等资本要素,推动人才创新成果产业化。四是广纳天下英才。发挥组织部门“人才之家”的优势,不断拓宽海内外引才引智渠道,用最优惠的政策待遇、最优质的高效服务,确保各类人才“引得进、留得住、过得好”,为贯彻新发展理念、壮大发展新动能,引领产业转型升级、建设“五个泉州”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。